新邵新闻网10月10日讯(记者 彭欢 张海兵)走进位于新邵县酿溪镇的湖南水庄山泉有限公司,但见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景象。机械臂"精准起舞",灌装线"匀速流转",两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行,将经过经清洗、灌装、封口等30道工序净化后,不同规格的瓶装山泉水打包成箱,发往全省各地。
“公司年产量可达800万桶(瓶),订单排得满满当当。”站在繁忙的生产车间里,湖南水庄山泉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宝梁满脸都是自豪。这份自豪的背后,源自企业21年如一日的坚守与突破。
从“小作坊”到“大厂房”的蝶变之路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4年。在新邵县酿溪镇,一个小作坊——“犇宝水厂”开业。“那时候,我们只有70平方米生产场地,设备简陋,人手有限,但我们对‘做好水’的信念从未动摇。”罗宝梁回忆道,语气里带着创业初期的艰辛印记。
近年来,新邵县委、县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该公司获得了系列政策扶持,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不仅帮助解决了困扰公司的土地问题,还积极为公司牵线搭桥,拓宽在本地的销售渠道。
更让人倍感振奋的是,在县委、县政府的推荐和扶持下,公司成功加入湖南省天然饮用水产业协会,成为会员单位,并获准定点生产“沁潇湘”天然山泉水。这一重要突破,让公司的销售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如今,走进湖南水庄山泉有限公司,展现在眼前的是占地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效运转,标准化实验室严格质检。从70平方米到2000平方米,不仅是空间的拓展,更是一家本土公司在政策春风沐浴下,从萌芽到茁壮成长的生动写照。
从“源头”到“舌尖”的匠心坚守
在制水企业林立的今天,水庄山泉为何能脱颖而出?答案藏在每一滴水的旅程里。据罗宝梁介绍,公司坚持“水源地生态一流,水源地直接灌装”的原则,从源头确保水质纯净。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质,公司不惜重金引进现代化设备,严格按照国家天然水标准生产。源水经过30道工序的层层净化、杀菌和灌装后,才最终化作清冽甘甜的山泉水。
诚信,是公司另一张“金字招牌”。多年来,公司坚持“决不耽误客户用水”,建立了高效的配送体系和应急保障机制。无论是销售旺季还是特殊时期,公司总能准时将产品送至客户手中。凭着这份超常的责任感,公司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口碑。目前,公司打造出自有品牌"水庄山泉"品牌系列产品,包括16.9L、15L桶装水以及500ML、350ML便携式小瓶水,远销往长沙及周边县市区,赢得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从“独富”到“众富”的“活水”效应
企业的成长,最终要回馈乡土。水庄山泉的“甜”,不仅在消费者口中,更流淌进百姓的生活里。
“以前在外地工作,一年也回不了一次家,现在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拿到5千元左右,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分销商曾勇的话,道出许多员工的心声。如今,公司已带动30余名正式员工与400多名分销商在家门口稳定就业。
每天天刚亮,五十多岁的廖红生就骑着装满了水桶的三轮车,开始了新一天的配送。曾经是村里五保户的他,被罗宝梁招纳进公司,成了一名送水工人。“现在每年大概有4万元的收入,不仅娶了老婆,还添了个大胖小子。”擦拭着额头的汗水,廖红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仅提供岗位,更重视赋能成长。公司定期组织培训,传授经销商销售技巧、服务理念与管理方法,助力他们做强做大。“我们希望每个人在这里不只是谋生,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罗宝梁说。公司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走上“幸福路”,收获“获得感”,真正书写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温暖故事。
这份责任感也体现在关键时刻的担当——疫情期间,公司捐赠了价值4.5万元的饮用水;为王家坪村光大道活动设计专属包装;与新邵县青年志愿者协会合作,持续赞助各类志愿活动……水庄山泉将公益之心,化为一次次具体行动。
从深山清泉到万家甘甜,湖南水庄山泉有限公司趟出了一条质量立身、诚信致远、反哺乡土的发展之路,成为新邵本土企业茁壮成长的精彩缩影。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彭欢 张海兵
编辑:兰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