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邵:绘好“春耕图” 孕育“丰收景”

来源:新邵新闻网 编辑:兰巧琴 2025-04-11 09:08:27
—分享—

新邵新闻网4月11日讯 (通讯员 陈涓 谢俊杰 肖瑶 邱圳湘 李畅雨 石雨晴 易萍 李银香 李秀平 左佑豪 戴峥琪 孙嘉懿 何艺轩 朱小牛 吴迎新 孙金鑫 王文杰 高江华 )“布谷飞飞劝早耕,舂锄扑扑趁春晴。千层石树通行路,一带山田放水声。”一年之计在于春,万象“耕”新正当时。平整土地、播种育苗、农技服务、农资保障……阳春三月,风和日丽,新邵大地上如火如荼的春耕备耕图正徐徐铺展。

坪上镇

为打好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坪上镇党委政府紧扣水稻育秧关键环节,统筹推进传统农技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人工+机械+智慧”三管齐下,全力保障春耕生产高质高效推进。

今年,该镇早稻插播面积达2.6万亩,共建成智能育秧大棚12个,集成温湿度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喷灌监测系统可精准管控育苗环境,确保出苗整齐度和节水节本,提升秧苗成活率。

针对梯田、小地块等机械作业难点以及机器插秧所留下的空缺,该镇采取传统式人工插秧,平田、分苗、浅插等传统技艺,确保秧苗返青快、成活率高。

为弥补传统式人工插秧耗时长、密度把握准的缺陷,该镇重点推广流水线育秧+高速插秧机作业模式建成全自动育秧生产线,实现播种、覆土、浇水一体化,配合高速插秧机,日均作业面积突破2000亩。

该镇还将建立育秧管理台账制度,加强管理工作计划,组织农技员指导,开展农民田间学校课堂,确保技术传播的精准性、实效性、可用性。继续以“稳面积、提单产、强科技”为主线,守牢粮食安全责任田,奋力谱写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陈涓 谢俊杰)

小塘镇

今年以来,小塘镇党委政府精细谋划全镇春耕备耕工作,明确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和实施路径,2025年全镇粮食和油料计划总播种面积8.4万亩,粮食总产3.76万吨。新增种粮大户3户,双季稻示范种植面积较2024年增加3000亩,目前集中育秧已经完成任务的93%。

在推进粮食生产过程中,该镇采取联村领导、驻村干部、技术员包村的 “三包” 原则,积极宣传粮食生产政策,及时了解村民在粮食种植过程中的困难与需求,为农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等。通过这一精细化的责任体系,实现对29个村(社区)粮食生产工作的全方位、精准化管理,有力保障粮食生产的质量与效率。

小塘镇将打造万亩示范片作为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集中优势资源,全力推进示范片建设,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广优质粮食品种,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周边村庄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良好局面。(肖瑶)

巨口铺镇

时下,巨口铺镇文仙观村洪丰农机合作社7000余平方米集中育秧基地的秧苗郁郁葱葱,可满足2000余亩稻田需求,工作人员不时到大棚察看秧苗生长情况。

自开春以来,巨口铺镇抢抓农时,整合惠农资金,对早稻集中育秧的合作社和30亩以上种粮大户给予每亩约700元的叠加补贴(含双季稻补贴、一次性补贴等),并按30%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推广智能化育秧技术,配备全自动流水线,秧盘成活率达95%以上。

该镇在双季稻万亩示范片推广“稻油”轮作模式,利用冬闲田种植绿肥油菜,该油菜品种具有生长快、生物量大、养分含量高等特点。在春耕时节,将生长旺盛的油菜直接翻耕入土,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针对耕地抛荒问题,该镇通过“村集体代耕+大户流转”模式复垦抛荒地,共整治耕地抛荒面积96.3亩。依托“万亩示范片”建设,在谷桥、栗坪等村集中连片推进3000亩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种植,同步打造红缨子高粱标准化基地,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确保高粱的质量和种植效益。今年预计新增双季稻种植面积约300亩、红缨子高粱种植面积约400亩。(邱圳湘)

新田铺镇

连日来,新田铺镇抢抓农时,科学谋划春耕生产,一幅生机勃勃的“春耕图”在沃野间徐徐展开。

今年,该镇以“稳面积、提质量、强保障”为目标,通过科技助力、特色引领、服务护航,全力确保春耕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新田铺镇积极推广农机赋能,推出职业化“田保姆”服务,大力推动本地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为打通春耕“最后一公里”,新田铺镇组建“春耕服务专班”,开展“三送”行动:送技术,农技员包村入户指导育苗、病虫害防治,共计入户走访30余次,培训指导农民100余人次;送物资,协调调运种子、化肥等农资200余吨;送政策,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资金。同时,联合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部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确保农户用上“放心种、放心肥”。

“春耕是全年农业生产的‘第一仗’,我们坚持早部署、早落实,目前已完成土地翻耕1.2万亩,育苗大棚投入使用30余个,为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新田铺镇党委书记黄建桂说。(李畅雨)

雀塘镇

雀塘镇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抓好春耕备耕工作,确保不误“农事”。

为确保春耕备耕工作顺利推进,春耕时节农机安全健康“上岗”,该镇组织4个技术指导组深入30个村(社区),了解农民的春耕需求,做好技术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解决春耕备耕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力争今年双季稻面积在去年完成3400亩的基础上增加1500亩。

为了提升春耕“技术含量”,提高农民种植水平,雀塘镇邀请省农业农村厅水稻育秧指导组专家到龙头村、仁和村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传授水稻科学种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手把手地教农民如何科学种植。此外,平安保险新邵分公司会同邵阳学院农业教授带领团队在仁和村指导工作,大力推广科学技术,为农民提供各项技术服务。

下一步,雀塘镇将立足全镇农业生产实际,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服务保障,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奋斗姿态,不负春光、抢抓农时,全力以赴抓好春耕生产,向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大步迈进。(石雨晴)

酿溪镇

酿溪镇抢抓农时、科学谋划,全力推进春耕生产,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蓬勃活力。

政策先行,下好春耕“先手棋”。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00余万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政策性保险,减轻农民种植风险。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耕生产领导小组,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逐户摸排种植意向,建立水稻、小麦、蔬菜等种植计划台账,确保2.85万亩耕地满栽满种。

科技赋能,织密服务“保障网”。组织农技专家、“土专家”成立5支服务队,开设“田间课堂”,手把手教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实用技术,惠及种植大户11户,农户1000余人。推广水稻机插秧、无人机播种等新技术,预计机械化种植率达85%以上,节本增效数百万元。

干群同心,按下生产“快进键”。抢修灌溉水渠6.8公里,清淤塘坝12处,保障3万亩农田用水需求。为20台拖拉机、播种机提供免费检修服务,调配农机具22台套,助力春耕跑出“加速度”。打造“汤仁片区千亩优质稻示范基地”“杨世合作社蔬菜育苗中心”,推行“合作社+农户”订单种植模式,签订特色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5份。对接电商平台开展“春耕直播助农”活动,提前打通产销渠道,让农民种得安心、卖得放心。(易萍)

大新镇

近日,大新镇紧紧围绕谋划部署、宣传培训、农资保障三个方面,精准发力,稳步推进春耕备耕工作,为农业丰收筑牢根基。

该镇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组织各村(社区)召开春耕生产专题会议,拟定工作计划,倒排备耕工期,及时部署,及时推进,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压细工作责任。组织联点领导、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春耕生产工作分片指导,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无缝隙的春耕生产保障网。

该镇通过微信群、“村村响”广播、电子宣传标语等方式,充分发挥片组邻“三长”作用,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大力宣传强农惠农政策,调动农户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专业人员进村通过实地指导、田间管理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进行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培训,提高群众种管技术。目前,该镇农技人员入户走访30余次,培训指导农民100余人次。

围绕今年农业发展目标,该镇提前备好春耕备耕所需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产品。组织农业、执法大队等部门对全镇农资销售供应点进行执法检查,确保农资供应量足、价稳、质优。组织农机专干对农机进行检修、保养、调试,排除安全隐患,为春耕生产提供保障。目前,全镇共新购置农机15台,调运储备大豆种子5吨、玉米种子8吨、化肥80吨。(李银香 李秀平)

潭府乡

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潭府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维度发力,不仅在育秧等关键环节精准施策,更在整体布局上精心谋划,为全年农业生产筑牢根基。

政策引领,精准规划到田头。在春耕备耕工作启动之初,潭府乡党委、政府组织各村书记、种植大户与专业技术人员召开春耕专题研讨会,同时结合实地调研将全乡16000亩耕地按照土壤肥力、灌溉条件等因素细致分类,明确了各村的主导品种以及最佳播种时间,如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中潭村规划为优质双季水稻的重点育秧区,预计育秧面积达1000亩。这种精准到田块的规划,让农民们对春耕生产心里有底,干劲十足。

多元宣传,惠农知识入民心。为将强农惠农政策与春耕知识送到千家万户,潭府乡开启了全方位的宣传“攻势”。除了传统的广播、横幅,还创新推出了“春耕服务站”,三月份以来每周二、周四上午都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在乡农业服务中心分享育秧技术。(左佑豪)

迎光乡

又是一年春耕时。迎光乡抢抓农时,有序开展春耕备耕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春谋策快部署,奔赴春耕新征途。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春耕备耕工作部署会议,强化干部责任担当。

夯实农田根基,深耕希望田野。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平整土地,提升农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增产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开展图斑整改工作,对农田“非粮化”图斑进行全面排查和整改,严守全乡亩耕地保护红线。

惠农政策入户,点燃春耕热情。定期推送春耕农事要点、精准气象预警、病虫害防治窍门等信息,充分调动农民的春耕生产积极性。“幸福敲门”入户广泛宣传粮食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农资稳供强监管,全力护航春耕时。加强农资供应保障,提前储备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确保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强化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产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戴峥琪)

陈家坊镇

2025年,陈家坊镇双季稻计划种植面积共2.53万亩,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面积2.1万亩,将创建培育34个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主体,1个万亩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基地,2个百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示范基地。

为切实抓稳、抓好粮食生产工作,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力以赴保持粮食稳产增产好势头。

该镇大力推行高产创建,努力提高单产,推广7寸秧盘4寸的株距,亩栽22000兜以上。采取统一品种、统一供肥、统一全程机械化、统一回收、统一营销的形式,以量换价,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益。采取订单农业的方式,解决大户稻谷卖的难题。通过与粮油加工企业合作和“基地+品种”的订单农业方式,让农户不愁销路放心种。采用早稻专业化集中育秧,建设大棚育秧设施65148平方米,22个主体,建有专业化集中育秧工厂2个。在富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组建飞防团队,利用无人机,有效实现育秧机械化、设施化、标准化、自动化。(孙嘉懿)

潭溪镇

为高质量完成2025年粮食生产目标,潭溪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组织动员全镇广大干部和群众提高认识,迅速行动,抢抓时节,全力打好打胜春耕备耕攻坚战。

加大政策激励,针对双季稻种植出台了奖励政策,对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按实际种植面积分梯度给予补贴,全面激发了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的热情,提高了各村(社区)干部推进双季稻扩面工作的积极性。

针对辖区闲置耕地逐一上门动员复耕,对适宜双季稻种植的农田进行统一规划,并全力组织动员各农户或种粮大户种植双季稻,实现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20%的目标。落实技术服务下沉模式,通过加强党支部引领功能,村级党组织履行“技术保姆”的职责,配合镇农技人员逐一到秧田现场督导检查农户的管理措施是否到位,帮助农户规避倒春寒所带来的风险。

不断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围绕渠道维护、设施农业、高效节水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做文章,争取上级资金,提振农业发展水平。加强农业机械建设。利用好政策红利,鼓励农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尤其是各类专用机械,切实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同时,做好各类农机具的检修,确保春耕备耕中发挥作用。(何艺轩 朱小牛)

严塘镇

春风拂绿野,农事正当时。眼下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期,严塘镇以“抢农时、强服务、保丰收”为目标,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田间地头处处涌动着春耕生产的蓬勃生机,一幅“人勤春早”的画卷在沃野间徐徐展开。

在湾里村鲜谷种养专业合作社,4100平方米育秧大棚拔地而起。大棚采用热镀锌钢材搭建主体,棚顶覆盖高透光无滴膜,配套的自动化灌溉系统,能为400亩早稻种植提供充足优质的秧苗。通过精细化管理,大棚育秧的成苗率远远高于传统露天育秧,极大缩短育秧周期,而且培育出的秧苗根系发达、茎秆粗壮。这些优质秧苗移栽到大田后,扎根快、返青早,有效提升早稻的产量与品质,为种植晚稻腾出充分的时间,为粮食稳产注入“硬核”力量。

当前,严塘镇的春耕工作正有序推进,从翻耕播种到科技赋能,从农资供应到水利保障,各方协同合作,为全年粮食丰收开好局、起好步。(吴迎新)

寸石镇

为全力备战春耕春种,确保农业生产取得良好开端,寸石镇紧扣农时,坚持早谋划、早落实、早行动,全面推进春耕生产,守住民生底线。

该镇因地制宜,持续优化产业布局,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至目,已在南岳村、田塘里村建成15800平方米育秧大棚,春耕备耕工作也在银录村、美菱湖村、罗黄村等村如火如荼地推进中,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成为春耕整地的“主力军”。

下一步,寸石镇将全力以赴,以等不起、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全面抓实抓好春耕工作,跑出农业生产加速度,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效益,全力推进产业提质增效,为夺取农业丰收、助推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孙金鑫)

龙溪铺镇

今年,龙溪铺镇在做好常规春耕备耕工作的基础上,立足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大力发展反季节茭白、高山粉葛等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为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推进,龙溪铺镇成立春耕服务专班,围绕农资储备、技术指导、农机维护、水利保障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全镇已调备优质种子、化肥等农资400余吨,检修农机具80台次,疏通灌溉沟渠230公里,开展农技培训5场次,惠及农户2000余人。

该镇依托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的地理气候优势,创新探索“错季种植+特色品种”发展路径。今年在8个行政村连片种植反季节茭白200亩,通过科学调控种植时间,预计茭白上市期将比常规产区提前一个月,填补市场空白,亩均收益可达6000元。同时,依托山地资源发展高山粉葛种植120亩,采用生态套种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打造绿色健康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业的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预计全年可带动8个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等渠道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为降低种植风险,龙溪铺镇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整合资源统一管理,集体流转土地,并引入农业保险机制,为特色产业“保驾护航”。(王文杰 高江华)

来源:新邵新闻网

编辑:兰巧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