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新闻网3月25日讯(记者 杨能广 通讯员 刘绪银) 3月23日,新邵孙氏正骨术成果发布会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抢答赛在县委大礼堂举行。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三级调研员刘彬,湖南省文化馆(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党委委员、副馆长胡敏,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发展处处长王颖异,邵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焦劲松,新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罗静及市、县文旅、卫健、非遗保护部门相关领导参加。
新邵县气候温暖湿润,光热充足,降雨较多,具有中草药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初步查明,仅龙山就有中药资源品种2384种,常年生长的中草药1400多种。孙氏正骨术产生于湖南省新邵县龙山脚下,经百余年传承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在学术上倡导“筋骨并医”“正骨先理筋”“形神并重”“期位辨治”“整体调治”“众术共成”,强调“一保生命、二恢复形体结构、三恢复功能”,重视手法整复、夹板固定、中草药内外合治、功能锻炼和心理治疗,具有“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对各种骨伤疾病具有良好疗效,病友来自全国各地。目前,新邵孙氏正骨术以新邵县中医医院为保护传承基地,流传广泛,学术传人五百余名,主要分布在湖南省各地州市以及广东、广西、贵州、香港等地区,是湖湘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流派,在湖湘传统中医骨伤科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是国内著名中医骨伤科流派,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中医骨伤科流派。新邵孙氏正骨术2009年列入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14年列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会上,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廖怀章介绍了新邵孙氏正骨术的历史。新邵县中医医院院长孙炜从传承脉络、文物文献收集整理、文化内涵、生态资源调查、科学研究与特色制剂开发、学术交流、传承人培养、临床应用、建设传承推广工作站、进社区乡村等方面汇报了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省市相关领导在讲话中高度肯定了新邵孙氏正骨术的特色优势和保护工作的成效,同时要求进一步强化保护传承,建立非遗传承基地,支持传承人收徒授艺,让“孙氏手法”“药王方剂”代有传人;要推动创新发展,鼓励科研机构与传承单位合作,研发中药制剂、康复器械,让非遗成果惠及更多患者;要积极讲好非遗故事,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技艺流程,拍摄纪录片、编撰科普读物,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孙炜表示,接下来,新邵县中医医院将继续加大对孙氏正骨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坚持经典传承与时代创新并举,充分发挥非遗文化特色优势,让更多人了解和受益于传统中医药文化。
成果发布会后,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抢答赛,并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和优秀传承人何东、蒋勇、贺农光颁奖。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杨能广 刘绪银
编辑:兰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