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新闻网9月9日讯(通讯员 吕志怡)近日来,寺溪冲村的多处院落里气氛热烈,湖南省档案馆驻潭府乡寺溪冲村工作队连续组织召开了七场别开生面的院落会,旨在深入了解群众对于本村乡村振兴工作的看法。会上,省工作队就竹产业发展、竹林地流转以及环境卫生整治等村民关心的话题,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凝聚共识。
寺溪冲村是有名的“竹村”,拥有竹林4000亩,但因地势陡峭、资金短缺、缺乏产业带头人等原因,“竹子下山难”成为阻碍发展的瓶颈,楠竹资源长期闲置。省档案馆工作队驻村帮扶以来,通过走访调研、座谈会讨论、观摩学习和厂家实地考察,精准找准问题症结,科学制定发展路径。明确以打造高效生态竹林为目标,创新采用“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构建“乡道+产业路+竹林道+轨道车+山地搬运车+低空循环索道+无人机”七位一体的运输方案破解“竹子下山难”,预计每年能多运输5000吨楠竹,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村口的垃圾集中点一到夏天就臭得人不敢靠近,希望工作队能够解决一下。”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共同看法。省工作队队长陈铁炬处长就村民问题回答道:“为解决村内垃圾堆积、异味扰民问题,我们专门购置了环卫车,准备在下周五之前撤销原来的垃圾集中点,推行‘户分类、村运转’的模式,由专人定时上门收取生活垃圾,从源头上改善村容村貌。”这一举措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点赞,不少人当场表示会主动做好自家门前卫生,共同维护整洁环境。
谈及竹产业发展,工作队详细讲解了村里依托丰富竹林资源谋划的发展思路:“咱们村的竹子品质好,通过林地合理流转,可以引进专业企业发展竹制品加工、生态旅游等项目,既能让闲置林地‘活’起来,也能让大家在家门口务工增收。”针对部分村民对林地流转的顾虑,工作队逐一解答了流转年限、收益分配、权益保障等问题,并表示会全程监督流程公开透明,确保村民利益不受损。
“流转林地能有稳定收入,还能在家就业,这是好事啊!”村民李大哥算了一笔经济账后当场表态支持,“我家有几亩竹林一直没好好利用,愿意跟着工作队的规划走。”现场村民纷纷建言献策,有的建议发展竹编手工艺品,有的希望配套建设竹林步道发展乡村旅游,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此轮院落会,工作队用接地气的话语讲政策、摆事实、算细账,村民们敞开心扉提建议、谈想法,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为寺溪冲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凝聚了民心、汇聚了力量。省工作队队员胡海珊表示:“接下来将根据村民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让乡村振兴的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村民。”
来源:新邵新闻网
作者:吕志怡
编辑:兰巧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