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大代表风采(一)

来源:新邵新闻网 编辑:兰巧琴 2024-12-11 09:17:55
—分享—

编前语: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我县各级人大代表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始终关注民生热点、群众堵点、社会难点,积极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为庆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70周年,进一步讲好基层民主故事、人大代表故事,推动人大制度更加深入人心,新邵县人大常委会特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展了县人大代表优秀典型事迹系列宣传活动。

2024年10月,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与县融媒体中心的记者们,深入全县各乡镇、机关单位、田间地头、生产车间采风,以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人大代表、人民群众为创作元素,用文字、图片、视频记录下16位基层代表的履职瞬间,这是16位代表本人全力履职作为的真实写照,也是300多名县人大代表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更是80万新邵人民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邵的重要窗口。

隆小华

深谙矛调秘诀的“扑火队长”

市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县第十六届、十八届人大代表,省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省风景名胜区先进个人、县优秀共产党员、县最美乡村干部……这一大串耀眼光环,是白水洞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白水洞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经营安全科科长隆小华对“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最好诠释,是他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解决群众困难的生动注脚。隆小华时刻牢记人大代表肩上的使命担当,用心用情为人民群众调解矛盾、争取权益,尽职尽责服务白水洞片区发展,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三年积怨一朝化解

前不久,严塘镇龙胜村书记刘文德受本村村民刘某生委托,将一面“勤勤恳恳解难题,真真切切为民心”的鲜红锦旗送到隆小华手中,感谢他帮刘某生圆满处理好了一桩三年多的邻里矛盾。

刘某生是名退役军人,与邻居刘某娥系宗亲。2022年,因刘某娥建房一事,两家发生矛盾,经常吵架。镇、村和退役军人服务站先后多次上门协调无果,积怨越来越深,甚至还上诉到了县人民法院。

今年8月16日,刘某生来到白水洞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与邻里间的矛盾,希望代表能出面帮助调解。当时接待的代表隆小华满口答应下来。隆小华原本想把两家人喊到一起面对面进行调解,但都不配合。他便与几名驻站代表一起,从矛盾根源、利益大小、亲情关系、法律责任等方面,一遍遍分头做两家人的思想工作。经过他们连续37个小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轮番劝解,仇视了三年之久的两家人最终握手言和,刘某生后来还“华丽”转身为村里的调解员。

奔赴千里为民维权

“非常感谢隆科长千里迢迢帮我们争取合法权益,您尽心尽力为老百姓做实事的精神让我们很感动、很敬佩。”8月23日,当看到再次上门回访的隆小华,白水洞村村民刘某勇热泪盈眶。

2023年的一个周末,刘某勇大女儿在河南许昌某高校意外身亡,校方认为其女儿是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责任不在学校,出于人道主义出10万元安抚家属。刘某勇等家属不同意,此事久拖不决。隆小华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此事,主动提出代其一家前往河南协商解决赔偿纠纷。

一到许昌,来不及歇息的隆小华等代表立即前往学校察看事发现场监控,仔细了解事件经过,指出学校监控形同虚设、事发时有老师就在隔壁而不觉、当地警察舍近求远送医等一连串问题,既有理有据,亦有情有法,经多方查找、举证,通过多方交涉,最终为家属争取到了包括医药费在内的70余万元赔偿款。

“我调解矛盾的秘诀就是,深入了解矛盾产生的原因,坚持镇、村、司法所三位一体,坚持情、理、法三大原则,从实际出发,公平公正。接下来,我将继续认真履职行使代表职责,持续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引导老百姓依法理性维权,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代表力量。”隆小华坦诚道。

据了解,截至目前,联络站一年多来共接待群众300余人次,成功调解群众纠纷23件,为群众解决了72件困难和棘手问题,收集群众意见建议60余条,先后被省、市人大常委会评为示范性人大代表联络站。隆小华个人成功调解重大疑难矛盾8起,因为敢于、善于“啃硬骨头”,被同事亲切地称为“扑火队长”。(何雯 刘丈国)

石红叶

乡村振兴正当时 履职尽责有担当

一排排别墅亮丽多彩、一项项产业生机盎然、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股股文明新风拂面而来……深秋时节,行走在陈家坊镇富阳村,一幅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画面跃然眼前。

这一切都与县人大代表石红叶的辛勤付出分不开。自当选县十八届人大代表以来,她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团结带领村“两委”班子,以“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导向,以创建和美乡村为契机,围绕助推移风易俗、提振产业发展、改善村容村貌、培塑乡风文明等方面,扎实推进“产业富阳、生态富阳、美丽富阳”建设,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让村集体的“家底”厚起来,让村里的“门面”美起来。

布局产业发展 带动增收谋振兴

近日,当记者走进程辉纸业生产车间,只见工人们正在生产线上忙碌,赶制着最新一批的生产订单,一卷卷洁白的纸巾从传送带上运送下来,立刻被负责包装的工人们打包、装车,运输到储藏的仓库中。

这家工厂,就是石红叶指导村民黄情云开办的。自创建以来,吸纳了不少原来在麻将馆中的妇女同志前来务工,既发挥了她们的长处,改变了生活陋习,也增加了家庭收入。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以产业项目为支撑,变‘输血’为‘造血’,才能真致富、真振兴。”石红叶介绍,曾经富阳村因为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被戏称为“穷阳”。为了能够摆脱这个称号,石红叶带领富阳村一边积极探索以工富农、以厂兴村之路,鼓励如黄情云一样有能力的村民自主建厂创业;一边依托农民夜校、田间学校等平台,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成功创业人士开展技能培训、经验分享,提升村民的农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帮助村民解决就业问题。

如今,在富阳村,像程辉纸业这样的工业企业目前共有5家,涉及造纸、供水、制砖、运输等行业。此外,富阳村的农业综合开发也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联合12家注册企业与合作社,建立了富硒猪养殖基地和富硒鸡养殖基地,同时经营双季稻、莲藕荷花、有机蔬菜种植、花卉苗圃、猪牛养殖、酸脆枣等项目,年总产值达到3540万元。仅2023年,富阳村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66万元,产业发展带动村内12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演绎了从贫困村到小康村的跨越,被评为湖南省“同心美丽乡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移风易俗树新风 代表履职“扬清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攀比奢靡之风也悄然出现在广大农村地区。

作为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村支书的石红叶注意到了这一情况,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牵头制定了《关于在全村范围内广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的实施方案》。在石红叶的推动下,富阳村以召开村民大会的形式,历陈奢靡风俗的弊端与危害,针对村民建房、环境卫生整治、红白喜事等痛难点问题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

“过去办酒席都是大鱼大肉、好烟好酒,铺张浪费不说,还形成了攀比的风气。自从村里推行移风易俗后,虽然花销少了,人情味却更浓了,大家又好像找到了过去有事全村一起上的感觉。”在富阳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石大爷对移风易俗非常赞同。

与此同时,石红叶还致力繁荣新时代乡村文化,积极整合村内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扎实推进“村村响”“户户通”“宽带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启动鸭塘和乔石片休闲广场建设,建起健身广场舞队、篮球队和文化民俗乐队、老年活动中心等,强化富阳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通过评选“最美家庭”“好邻居”“好婆婆好媳妇”等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

打造宜居生态 绘就和美富阳

景在村中,村融景中,人居画中。经过多年的人居环境治理,富阳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打卡目的地。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石红叶还致力于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立足本村实际,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通过建设联户沼气池与智能化养猪场沼气项目,实现生态养殖与资源循环利用。高标准实施农村清洁示范工程,统一规划、格调与风貌,打造花园式农居,引导农户共投资2880万元,建成了总面积12000㎡的连体村民新居别墅和花园式农居,显著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为乡村增添了一抹亮丽的风景线。此外,村内主道实现了灯化、亮化,绿化造林工作也在路边、水边、屋边全面铺开,更是实现了2100米河道的绿化、灯化、亮化的华丽变身。

“好的生活环境才能留住人。作为基层人大代表,不能是站着看、要带头做、动手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农民的贴心人!”石红叶表示,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发挥好“中间人”的作用,搭好“连心桥”,唱好“同心歌”,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和富阳村携手奋进,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屈凌芙蓉 唐文峰 曾巧明)

陈杰

基层群众“代言人”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关心关爱弱势群体……每一项工作的背后,都有县人大代表、寸石镇寸石村党总支书记陈杰的辛勤付出。他始终把为群众服务作为工作的落脚点,听民意、访民情、解民忧,俯下身子办实事,交出了一份履职为民的优秀答卷。

10月21日,陈杰像往常一样,带着牛奶和水果来看望孤寡老人周连娥。老人已80多岁高龄,听力和视力严重受损,多年来独自生活,勉强生活自理。陈杰每次路过她家里,总要进去关心一下她的生活状况,陪她聊聊天,唠唠家常,有时帮老人家买菜、做饭、交水电费等,在生活上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老人感动地说:“陈书记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总是关心我,帮助我,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除了弱势群体,孩子们的教育一直是陈杰心头的牵挂。寸石小学教学楼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学生在临时搭建的板房里上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及时提出代表建议,并积极奔走争取资金。经过不懈努力,目前教学楼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扫尾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中,预计明年上半年完成建设,进行交付使用。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陈杰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用心倾听选民的声音,积极解决他们的诉求。在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近年来选民们提出的各种诉求和建议。他都会认真整理汇总,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2022年,有村民反映,寸梅公路与207国道北端交汇处的路口盲区多,行车视线差,经常发生车祸,安全隐患大。陈杰立即实地查看,提出建议,并主动与有关部门对接,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该路口在2023年11月完成了整改,过往车辆司机和附近村民无不称赞。2022年,寸石村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干旱。面对严峻的旱情,陈杰没有退缩。他带领村民多方筹措资金10万余元。并从广西请来专业打井队伍,在杨溪湾打出了149米深的井,解决了杨溪湾3个组400余人多年来饮水困难的问题。村民刘若根激动地说:“我们现在不愁干净的水喝,搭帮陈书记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如今,走进寸石村,一座座崭新的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环绕村庄,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看着这一切的变化,陈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我将继续履行好人大代表的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当好人民群众的‘传声筒’。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履职能力,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和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乡村发展,增进百姓福祉”。(孙咏梅 肖晔)

申媛媛

扎根基层传温暖,情系民生践担当

在新邵县大新镇的田间地头,村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倾听村民的心声,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她就是县第十八届人大代表、大新镇的社会工作者申媛媛。从2020年起,申媛媛扎根基层,用她的热心、诚心和爱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

10月17日,申媛媛带着慰问品来到关爱对象周文武家中。一进门,便送上亲切的问候:“周爷爷,我又来看您了,最近身体怎么样?有困难就联系我。”见到申媛媛这张熟悉的面孔,周文武很快露出了笑容。几年前,周文武因中风导致偏瘫,年事已高,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日常主要由妻子照顾。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外务工,另一个选择在家附近的饭店工作以协助照顾老人。申媛媛每次来到周爷爷家,都会仔细检查老人的床铺是否舒适,耐心询问周爷爷最近的饮食情况,叮嘱家属要注意营养搭配,保证老人的健康。她的关怀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周爷爷一家的心。

儿童的健康成长,是牵动万千家庭的民生大事。每次谈及孤困儿童,申媛媛总忘不了那个曾经陷入阴霾的孩子。2022年,申媛媛在参加代表联络站组织走访选民的活动中,了解到上南府村有一位14岁的特殊儿童小南(化名),因先天缺陷,自幼被亲生父母抛弃,养母的望子成龙心切,养父感情上的漠视,让他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精神颓丧、悲观厌世,产生自残行为。了解到小南基本情况后,申媛媛立即对其进行感情安抚,制定介入计划,想方设法邀请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对小南开展危机干预。她深知,对于这样的孩子,心理疏导和改善家庭关系至关重要,于是,她多次与小南交流,倾听他的内心世界,给予鼓励和支持。同时,积极与小南的父母沟通,让他们了解孩子的需求,以改善亲子关系。经过她的持续努力,小南慢慢走出阴霾,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只要是群众的事,申媛媛总是高度重视,当作最重要的事来办。7月,正值早稻丰收季节,大新镇双溪村的村民却面临收割与晾晒稻谷的难题。该村山高路陡、交通闭塞,机械化设备无法使用,只能依靠传统方式收割稻谷,但这种方式需大量劳动力。由于双溪村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村里多数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青壮年劳动力严重缺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申媛媛迅速组织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在烈日下,她与志愿者们一起挥汗如雨,不辞辛劳,帮助村民完成收割任务,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申媛媛常说:“从事社会工作,就是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别人,传递正能量。”在她看来,服务群众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浇花”般的精心关爱,传递“民生温度”。4年来,申媛媛先后走访选民和困难群众428户,为他们提供咨询服务1200余次;协助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206件;协助26户困境老人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30余次,足迹遍布22个村(社区)。

竹子柔韧而刚劲,风吹不倒、雪压不折,原因在于它始终 “咬定” 青山,扎根土壤,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绵延成片。申媛媛亦是如此,在基层的土壤中深深扎根,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与挑战,她都坚定不移地立足本职工作,履行好代表职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郭雅倩 张海兵)

来源:新邵新闻网

编辑:兰巧琴

阅读下一篇

返回新邵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