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家一直宅在家里很久啦!这个春天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快过完了。
已是三月底,好多的花都开过又谢了,我在楼上急得直跺脚,好几回痴痴地望着窗外,喃喃自语道:春天等等我!花儿等等我呀!可是先是梨花、桃花开过了,接着又是樱花、油菜花开了,她们全都只顾自己开,不论有没有人欣赏。或许她们只要有蜂蝶喜欢,一点都没理解如我这般爱花人的心情,自开自落,我唯有一次又一次望窗外兴叹。可恶的新冠肺炎病毒啊,你耽误了多少人的春天,又让多少人埋在“春天里”,我们不欢迎你!
疫情终于有所好转,所幸春天还剩了个尾巴尖儿,恰好有个约定,于是我鼓起勇气走出了高楼。与别来无恙的文友们汇合后,在团县委和县作协的安排下,我们径直开往新邵县太芝庙镇白杨村。那是一个坐落在巍巍龙山脚下的寂静小村庄。
开始大家仍是有几分紧张,口罩捂得严严实实,远远地看着,甚至有点分不清谁是谁,大家礼节性的挥挥手,表示打招呼了,这可跟以往的见面不同,不过你懂的。过了陈家坊一座老石桥往左边马路进去就是太芝庙方向,往右就是壕塘那边,我老家就在那,可新年里一直还没回呢。我们往左,水泥马路随着一条小河一直向大山里延伸,青山蓊蓊郁郁,河水哗哗流淌,郁结已久的心情也渐渐舒朗起来。车窗外,田野里一片翠绿,生机盎然,金黄的油菜花早已谢了,结着密密麻麻的油菜籽,叫人甚是感动。房前屋后,桃树李树的绿叶也快满树,早不见那可人的花儿。我们来晚了,心里多少有点遗憾,不禁闭目养起神来。
忽然身子前倾,车停了,只听有人说“到了到了,这就是白杨村,大家快看那山上,海棠花开了。”海棠花?在我记忆里,乡村里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花儿,乡民们也从没尝过海棠果,不知啥味道。它能在我们这生长结果吗?我也有几分疑惑。记得我家老屋前,父亲曾栽了一棵苹果树,可是结的苹果只有李子般大小,还很涩,根本吃不下去。不过花好看,别人家一般没有,那是我童年的骄傲!海棠也许不同苹果般生长要求,先去看海棠花吧。
跟着大伙往小山坡上走,果然见到一树树粉的白的花,在绿叶间摇曳,煞是好看。树不过两米来高,开满了清丽的海棠花,春风拂过,有几分妩媚。有几处树下开着玫红色硕大的花朵,那是开得正好的芍药花。这高高低低的花儿,配着绿叶,真是赏心悦目。山坡四面环山,典型的山多地少,这一块块梯土,一层层叠上山顶,得费多少心力呢!只听团县委刘书记介绍:这是我们的扶贫基地,三年了才有如今的规模。不过,海棠树买来时还很小,成本低......刘书记欲言又止。我们知道这些树苗小,又是荒山,土地贫瘠,不知扶贫干部们花了多少心血,苦口婆心的跟村民们磨了多少嘴皮呢。走到山坡的一块开阔草地,刘书记又说,村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我们打算在这修建一个迷你文化广场,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这里有花有草,有亭有径,有竹有梅,也有活动场地,还装上霓虹灯,也让村民们劳作之余来这里乘凉散步休闲,乐呵乐呵。那真是别样的村中公园啊,城里有的它有,城里没有的它也有。这里树木繁茂,空气纯净,可以摘下口罩大口呼吸;这里安然静谧,远离城市的喧嚣,可以享受慢生活;这里更有淳朴民心,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生活在白杨村的人真是要从此幸福了,我不禁为之心生欢喜!想想几年后,在这处山坡,春天可以看漫山的海棠、芍药花开;夏天可以吹拂清新的山风,看竹林摇曳,听蛙们大合唱;秋天可以摘海棠果,夜里赏月数星,聆听各种虫鸣;至于冬天嘛,山里早早地下了雪,整个村庄就像盖了一层雪被子,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这时,梅花开了,孩子们笑了。想到这,我也笑了。
走进白杨村后,我颠覆了以往对山村闭塞落后的看法。在山那边长大的我,从未想过小小山村也可如此美丽的张扬,如此夺目耀眼。它的朴实和富有让城里人羡慕地进村来,不仅仅是看花花,吃果果,还能满足更多的精神需求。如今的生活,做个山里人也是如此幸福,不用再寂寞忧愁,多亏国家的扶贫政策,多亏了扶贫干部们。
走出白杨村,还能依稀听到村里传来的鸡鸣狗吠,依稀可见那满山满坡的海棠花,仿佛在和清风白云自在地谈笑。我再次深深地呼吸这无毒的空气,回望那长长的竹篱笆,我想我该回山那边看看了。或许我童年的小山村也如这般,正悄然发生改变。
作者介绍:陈芙蓉,女,1980年生,新邵人。湖南省作协会员,毛泽东文学院中青年作家班第十五期学员。作品散见《散文百家》《散文诗》《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科教新报》《新花》等报刊。
来源:新邵文学
作者:陈芙蓉
编辑:张雯莉
本文为新邵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xinshao.rednet.cn/content/2020/09/14/830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