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早上8时许,在新邵县坪上镇榔概山上,近100名村民排成长队,肩挑扁担把水泥、河沙等建筑材料运上山修建健身道。这些人中有头发花白的老人、也有娇小瘦弱的家庭主妇,有皮肤黝黑的扶贫干部、也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他们可能年龄职业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的是,他们都将满腔的热情和希望都寄托给了巍巍榔概山,期待幸福和清风一道来。
公德教育吹来文明风
“这些修路的都是山下朗概山村的村民、村干部和扶贫队员,大家都是自愿来修路的,并且不要一分钱工钱,由于大家心齐,工程进度喜人。”新邵国有岱山林场驻朗概山村扶贫队长石年丰高兴地说道。
朗概山村下辖28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732户、286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0户、362人;现已脱贫87户352人;2020年预脱贫27户100人,彻底摘下贫困村的帽子。该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少,村集体经济负债,青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村组呈现“老幼化”趋势,生产发展不均衡。因此,增强村民们对村干部信任感,扭转村内不良风气,带动村民走上致富路是该村急需解决的问题。
春风送来及时雨。2018年开始,为挖农村基层“思想穷根”、推动精准脱贫,新邵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行公德教育。着重从树立文明新风、搞好环境卫生、提倡互帮互助等方面入手,引导村民改变陈规陋习,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创建和睦的邻里关系,做文明有礼、热心公益、摒弃陋习、崇德向善的人。
在此情形下,朗概山村“两委”第一时间召集党员与群众代表,谈不足、找问题、访良策,利用农闲或晚上的时间不定期召开公德教育院落会议,向村民灌输勤劳才能致富、肯干才能脱贫的思想,扭转等靠要的落后现状,鼓励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通过不懈努力,现在不仅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干群关系得到改善,村里的社会风气也明显好转,群众收入稳步增长。
齐心打造美村美名扬
每天早晨,朗概山村81岁的村民肖祥明都要到村里干净整洁的村道上散步,时不时跟老朋友唠唠嗑,时不时看看村子新建的莲藕基地、水果基地等。
“我从出生起就在朗概山村,这里是我的根。这些年来,我见证了村里的变化,看着村子里漂亮的新房子一栋栋建起来;过去的泥巴路变成了现在的水泥马路;晚上出去遛弯也有路灯,一点都不用担心摔倒,这样的日子真好。”
2017年起,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朗概山村按照县里“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房屋庭院改造,以及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3年来,投入建设资金80多万元,新建村级活动中心,新修硬化村组道路3公里,维修硬化标准化水渠2000米,山塘水库10口,改造特色民居10多户,修建沼气池30口,安装太阳能路灯100多盏,改水改厕200多户。朗概山村就像按下了幸福的快进键,变化日新月异。
同时,该村召开“乡贤会”,凝聚乡贤力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村民则义务出工修建产业项目,全村上下拧成了一股绳,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改善村里环境脏乱差问题,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讨论研究,从实际行动和宣传教育两方面入手,购买垃圾桶、将垃圾集中收运处置、带领村民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朗概山村环境卫生数度排名全镇前列,村里的“脏、乱、差”等现象极大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
一入“朗概”遍闻花果香
在这个季节走进朗概山村,巨眼望去,步步皆景。一阵春风袭来,弥漫着各种花香的空气沁人心脾。
2018年起,该村结合村民传统种植莲藕的习惯,以“认种”的模式,流转土地300亩建成富晒莲藕基地,后续又建成50亩向日葵,200亩金秋梨、黄桃等基地。随着基地的逐渐完善,用工需求也进一步增大,在用工人手选择上,该村优先选择贫困户,鼓励他们通过就业增加家庭收入,最终实现脱贫不返贫。
“我2014年被评为贫困户,2018年村里建立莲藕基地时我主动去做工,通过自己的劳动脱离贫困的队伍。”68岁的村民李国英自从去村里的莲藕基地做工后,每年可以为家中增加收入将近6000元。“我从家中到基地走路只需要8分钟,每天只要干一些除草、撒化肥等劳动强度不大的工作,既可以减轻家中负担,还可以照顾孙子,操持家中的家务,挺好的。”
李国英只是朗概山村众多受益贫困户中的一名。同时,村里还有32户贫困户不仅以土地入股,还在村里的合作社里打工领工资,解决了村民务工和顾家之间的矛盾,盘活了农村劳动力,巩固了脱贫成果。下一步,该村还将深入开发榔概山滑索、玻璃滑道、 健身道等休闲旅游项目,最多可提供将近100个就业岗位,让朗概山村和周围村的闲散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探索一条“村有产业、家有就业、人有事业”的脱贫攻坚新路子。
自公德教育开展以来,全县上下注重解决现实问题,抓乡风、治脏乱、倡和谐、兴公益,全县413个村社区都召开了院落会议,收集意见建议3800余条,帮助解决问题2900余个。同时,锤炼干部过硬作风,注重建强基层组织,较好地实现了让困难的群众好起来、让脏乱的农村美起来、让紧张的邻里和起来、让散沙的村民聚起来、让沉寂的农村活起来、让辛劳的干部乐起来的初衷。
幸福就在前方。榔概山上,沉重的扁担压不跨朗概山村村民意志和干劲,在他们心中那是希望的重量;榔概山下,村中宽敞笔直的水泥马路在眼前延伸,规模种植的水果基地生机盎然,路旁荷花基地里蛙声一片,娇嫩的荷花才露尖尖角,好一幅笔酣墨饱的画卷。
来源:中新网
编辑:邱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