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是区域发展的龙头,是各级党委、政府驾驭发展全局、提高执政水平、实现人民群众发展意愿的重要体现。学习领会好中央、省市委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有关精神,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引领新邵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新邵实际,就如何学习领会好上级精神、编制好新邵县“十二五”规划,谈以下四点体会。
1、必须要把握好发展形势。
只有科学研判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发展形势,才有利于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导向性和战略性。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形势:一是要客观认识加快发展的现实基础。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新邵县的经济总量有了很大增长,发展基础有了很大提高,发展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今年预计全县GDP可达到57亿元,财政收入可达到3.6亿元。特别是通过近些年的努力,新邵县的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条件明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能源保障更加充足,国家政策扶持更加全面。这些,都为我们“十二五”时期加快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十二五”时期,国家继续实施扩大内需政策、产业振兴发展规划、中部崛起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加大对地域特色优势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生态环境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新邵县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争取更大政策优惠和更多项目支持,巩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把握好这些重大政策机遇,对于促进新邵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构筑中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三是要正确认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新邵县仍然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人均占有率低、主导产业贡献不够突出、基础条件仍需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再加上因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我们还面临着扩总量与转变发展方式、土地供给贷款投放从紧与加快发展等诸多方面的压力。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加快发展中加以克服。
2、必须要把握好发展目标。
指标体系是规划的灵魂,是规划指导性、约束性的体现。全县“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的确定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一是目标要符合现实需要。我们的发展目标既要紧跟上级要求,又要切合新邵实际,不能好高骛远,定得过高,也不能徘徊不前,定得够低。当前,我们之所以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企业融资难、项目引进难、工程推进难等这样那样的问题,根本实质还在于我们的发展目标太低,发展速度太慢,发展实力太弱。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保持一个合适的发展速度。因此,在切合实际的前提下,确定目标要尽可能地就高不就低,只有目标定高点,我们的发展动力才足,发展速度才快。如果定低了,不但不利于发展,而且会错失大好的发展良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二是要利于长远发展。全面建设小康新邵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宏伟目标。加快实现这一目标,也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高的发展目标。实事求是地讲,新邵当前的发展不是快了,而是慢了,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水平,在全省88个县市中仍排在第三方阵。我们只有提高发展目标,加快发展速度,才能真正缩小我们与先进县市的差距,才能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目标,才能真正在全市乃至全省谋求到我们应有的地位。
3、必须要把握好发展原则。
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主题是科学发展,总方向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特征是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实现富民强国。根据这三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十二五”期间就肩负着双重任务:发展经济和统筹社会。因此,新邵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应该贯彻落实这个双重任务,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发展不只是指经济的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进步。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不仅要追求产业GDP,还要追求绿色GDP,不仅要增加促进经济增长的投入,而且要增加促进社会发展的投入,不仅要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加快发展,而且要坚持生态优先,节能减排,绿色增长。二是要坚持以民为本的原则。坚持把老百姓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作为规划的根本价值体现,着眼于富民惠民安民,更加关注民生,着力改善民生。无论是项目建设、产业建设,还是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建设等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民生”来展开。应该讲,未来五年,是我们真心实意改善老百姓生活的五年,各项规划都要给老百姓几个明显的预期,让广大人民享受的实惠更多,幸福感更强。三是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要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处理好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处理好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处理好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大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必须要把握好发展重点。
“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分秋色、平均用力。既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又要抓住重点、突破关键。新邵“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必须要紧扣“项目、产业、财源、民生”四大重点。一是要牢牢把握项目建设这个重点。项目是发展的重要载体。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就没有后劲。要始终坚持“以规划统筹项目,以项目支撑规划”的理念,找准国家政策和县情实际的结合点,围绕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民生需要、生态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精心规划、认真筛选一批重大项目,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积极向上衔接和申报,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笼子。二是要牢牢把握产业发展这个重点。新的五年产业发展规划不能脱离现有的发展基础、发展思路、发展方向,结合我们新邵目前的实际,对接上级产业结构这一块的基本政策取向,今后五年新邵的产业发展依然要按照“做特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的思路来做。就做特一产而言。就是要紧紧围绕现有农业资源,充分发挥近城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要集中力量把环市区的一线乡镇做成特色农业品牌基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带,并逐步向二线乡镇推进,最终达到我们特色农业整体布局的效应。就做强二产而言,就是要立足区位、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区域主导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发展。要继续大力扶持特种工业纸、有色金属、机械制造、能源建设、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加速培养更多产值过亿元,税收过千万元的规模企业,力争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就做活三产而言,总的目标是要比邵阳市区做得更好。重点是要抓好县城区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和建制镇建设,大力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提升城镇品位。三是要牢牢把握财源培植这个重点。今后五年,我们每年要论证筛选几个或一批财源建设重点项目,集中精力、财力、物力加以扶持,打造新的增长极。当前,要着力抓好冶炼厂、曹家坝矿业、广信的特高压纸板生产线、科瑞生物、富冲矿业、正恩农业、阳光电化等重点财源建设。四是牢牢把握民生改善这个重点。切实强化“注重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加快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广播电视、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要研究建立有效协调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维护社会公平公正和安定有序,形成经济充满活力、社会文明进步、生态环境友好、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作者:伍备战]
[编辑:黄多生]
作者:中共新邵县委书记伍备战
编辑:xieyingchun